心理学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5-03-31浏览:2575
在企业培训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困惑:
不知道如何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不知除了使课程生动外的还有什么办法来提升培训效果;
能够熟练地运用授课技巧却不知如何驾驶课程;
……
以上的种种问题在企业初级内训师向中、高级别修炼时都会多少遇到。能够产生这样困惑的内训师已经具备了比较强的复制能力,懂得借鉴优秀的培训师授课技巧并灵活运用,授课对他们来说基本可以轻松应对,欠缺的是对课程的驾驭和创造,就像一个武师与宗师的区别:懂得按招出招,不知无招胜有招。
那么如何跨过这个坎晋级到中高级内训师呢?我认为应该正心以优术:把心理学融会进培训中,设计课程,把控过程,产生结果。
正其心
近几年心理学的火爆使之成为了各个领域包装的噱头,市面上也不乏一些《心理操纵术》之类的快餐类畅销书籍。在心理学与培训的结合与取舍上,笔者在此奉上自己的感悟:课讲好,心理学只为其术;讲好课,老师需正其心。如果培训师把心理学的一些技术当作培训中操纵学员的手段,是永远无法得到学员真正认可的。
比如某老师课程中的案例是自己参加公益活动,而某某老师课程中的案例是自己如何和税务部门斗智斗勇,可能讲述起来同样生动吸引,但给学员留下的感知却是截然不同。子曾经曰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学员们从老师引以为傲的案例上看到的是老师的为人处事,那么这个老师还能够隐瞒什么呢?所以身为培训师,必先谨慎自己的言行,正如《大学》中说的,要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能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流的老师是牧师,为学员塑造的不仅是专业标杆还是道德标杆,他的言行只有得到了学员的充分认可,才会让他传授的内容更具有信服力、影响力。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培训师自己还没找到道,又如何传道?所以重回起点,我们问问自己:成为一名培训师的理由是什么?
笔者借用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的一段话来回答自己成为一名培训师的理由。稻盛和夫在准备创办DDI(日本第二电讯)前每天临睡前,都会一再质问自己:是否动机至善,了无私心?是否有想要流芳百世的私心杂念?为国民利益的动机是否纯净?他的回答是:我确认自己为社会、为世人愿意鞠躬尽瘁的志向并没有动摇,因此最终决定进入该领域。
优其术
学习如何进行课程开发固然重要,但课程开发、学习方案设计背后的理论支持是什么?这个理论支持就是教学理论形成的过程中三驾马车: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什么是行为主义理论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老师喜欢在培训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奖励,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从而调动课堂氛围。这就属于行为主义理论,是一种典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叫做强化训练。行为主义理论可以使学员参与活动与获得奖励之间产生链接,从而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是快速有效的,尤其针对基层员工培训。但此类学习活动最多只可作为培训中的点缀,过多使用会让学员产生被操纵之嫌。行为主义理论更多强调的是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什么是认知主义理论呢?同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前培训领域比较主流的培训师角色定位为引导师。这类培训师通常以学员为中心,强调学员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是提供帮助、引导和鼓励。这就是认知主义理论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图式(即心智模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培训的过程就是促进学员图式的形成和变化,即同化、顺应。基于认知主义理论的培训要结合学员的自身经验来进行,这也是符合成人学习的习惯。同化就像植物嫁接,在学员原有的经验上增加新的认知,从而对学员原有的知识进行扩充和改良;顺应则像爆米花,个体的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即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因此,基于认知主义的培训设计比基于行为主义的培训设计着重于培训前的分析调研:更注重分析学员当前水平与目标水平的差距,更注重学员学习动机的分析,更注重与学员学习风格的匹配,更注重培训过程中学习内容与学员情绪的结合等等。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和学员内心智力世界的交互作用,通过外因来促进内因。
什么是人本主义理论呢?人本主义理论即通过人与人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简而言之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理论更加符合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人本主义起源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使之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是内因驱动、外因辅助。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人本主义是真正将培训扩大到学习领域的理论指导,但目前具体实践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由此可见,多种教学理论各有所长,在设计企业学习活动时能有所借鉴,会更有助于内训师结合企业情况,开发设计有效地培训解决方案,提升员工学习效果。
当你是个培训菜鸟时,你的愿望会很简单:学员听得懂我讲的。当愿望不知不觉中变为学员学得会我讲的,这时你已经进阶成培训老手了,当你的愿望又转变为学员能变通我讲的的时候,你正在升级为培训高手的路上,请你正其心,优其术,巧妙在培训中运用心理学,助自己破茧而出吧。
不知道如何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不知除了使课程生动外的还有什么办法来提升培训效果;
能够熟练地运用授课技巧却不知如何驾驶课程;
……
以上的种种问题在企业初级内训师向中、高级别修炼时都会多少遇到。能够产生这样困惑的内训师已经具备了比较强的复制能力,懂得借鉴优秀的培训师授课技巧并灵活运用,授课对他们来说基本可以轻松应对,欠缺的是对课程的驾驭和创造,就像一个武师与宗师的区别:懂得按招出招,不知无招胜有招。
那么如何跨过这个坎晋级到中高级内训师呢?我认为应该正心以优术:把心理学融会进培训中,设计课程,把控过程,产生结果。
正其心
近几年心理学的火爆使之成为了各个领域包装的噱头,市面上也不乏一些《心理操纵术》之类的快餐类畅销书籍。在心理学与培训的结合与取舍上,笔者在此奉上自己的感悟:课讲好,心理学只为其术;讲好课,老师需正其心。如果培训师把心理学的一些技术当作培训中操纵学员的手段,是永远无法得到学员真正认可的。
比如某老师课程中的案例是自己参加公益活动,而某某老师课程中的案例是自己如何和税务部门斗智斗勇,可能讲述起来同样生动吸引,但给学员留下的感知却是截然不同。子曾经曰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学员们从老师引以为傲的案例上看到的是老师的为人处事,那么这个老师还能够隐瞒什么呢?所以身为培训师,必先谨慎自己的言行,正如《大学》中说的,要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能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流的老师是牧师,为学员塑造的不仅是专业标杆还是道德标杆,他的言行只有得到了学员的充分认可,才会让他传授的内容更具有信服力、影响力。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培训师自己还没找到道,又如何传道?所以重回起点,我们问问自己:成为一名培训师的理由是什么?
笔者借用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的一段话来回答自己成为一名培训师的理由。稻盛和夫在准备创办DDI(日本第二电讯)前每天临睡前,都会一再质问自己:是否动机至善,了无私心?是否有想要流芳百世的私心杂念?为国民利益的动机是否纯净?他的回答是:我确认自己为社会、为世人愿意鞠躬尽瘁的志向并没有动摇,因此最终决定进入该领域。
优其术
学习如何进行课程开发固然重要,但课程开发、学习方案设计背后的理论支持是什么?这个理论支持就是教学理论形成的过程中三驾马车: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什么是行为主义理论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老师喜欢在培训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奖励,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从而调动课堂氛围。这就属于行为主义理论,是一种典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叫做强化训练。行为主义理论可以使学员参与活动与获得奖励之间产生链接,从而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是快速有效的,尤其针对基层员工培训。但此类学习活动最多只可作为培训中的点缀,过多使用会让学员产生被操纵之嫌。行为主义理论更多强调的是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什么是认知主义理论呢?同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前培训领域比较主流的培训师角色定位为引导师。这类培训师通常以学员为中心,强调学员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是提供帮助、引导和鼓励。这就是认知主义理论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图式(即心智模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培训的过程就是促进学员图式的形成和变化,即同化、顺应。基于认知主义理论的培训要结合学员的自身经验来进行,这也是符合成人学习的习惯。同化就像植物嫁接,在学员原有的经验上增加新的认知,从而对学员原有的知识进行扩充和改良;顺应则像爆米花,个体的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即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因此,基于认知主义的培训设计比基于行为主义的培训设计着重于培训前的分析调研:更注重分析学员当前水平与目标水平的差距,更注重学员学习动机的分析,更注重与学员学习风格的匹配,更注重培训过程中学习内容与学员情绪的结合等等。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和学员内心智力世界的交互作用,通过外因来促进内因。
什么是人本主义理论呢?人本主义理论即通过人与人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简而言之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理论更加符合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人本主义起源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使之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是内因驱动、外因辅助。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人本主义是真正将培训扩大到学习领域的理论指导,但目前具体实践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由此可见,多种教学理论各有所长,在设计企业学习活动时能有所借鉴,会更有助于内训师结合企业情况,开发设计有效地培训解决方案,提升员工学习效果。
当你是个培训菜鸟时,你的愿望会很简单:学员听得懂我讲的。当愿望不知不觉中变为学员学得会我讲的,这时你已经进阶成培训老手了,当你的愿望又转变为学员能变通我讲的的时候,你正在升级为培训高手的路上,请你正其心,优其术,巧妙在培训中运用心理学,助自己破茧而出吧。